近两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频繁出台,BIM一词的逼格被炒到火星人都知道了。BIM考证热相信建设工程圈内人都领略到了,并且各大小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不一,从几百到几千甚至上万元都有,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不能一味的贪图便宜,综合性价比高才是王道。考个证书,学个技能本无可厚非,但你非要只强化证书的作用,而忽视学习的过程,严重亵渎了我们的学习精神。当然了,有需求就有供给,究竟是供方制造了需求,还是变态的需求制造了现在的浮躁。
当然我们不能说所有培训机构都是骗人的,更不能盖棺定论说BIM不是好东西,不应该学,或者说BIM证书不好。只不过我们需要冷静下来,去掉这些机构的噱头,冷静的思考,核心需求是什么?我相信更多的人应该选择“掌握相应的技能,具备相应的能力”。因为无论我们去求职还是晋升,考核我们的条件首先是能力及业绩,然后才是证书。只有这样,证书才能体现它的含金量,而不是培训机构所吹嘘的含金量,那么,什么样的证书有含金量,其实很容易去判断。小编君观点有三:
其一:看有没有配套成体系的教材;
其二:是否具备完善且合理的考核体系;
其三:是否有官方的报名平台,是否支持考生自主报名。
面对这个问题,小编君大概梳理了一下区别,证书不管是哪种体制,都只是一个凭证,就是一张纸而已,熟知并掌握BIM的技术及BIM应用才是王道。只拿证书,哪怕获得的是国家部委的国家级证书,项目上、团队中不会应用BIM技术,也恐怕只是一个“空心砖”。(当然,很多单位只是为了拿项目为主。哪怕自己没有BIM团队,利用BIM证书加分拿下项目也可以外包,这种情况小编不做评论。毕竟各有所需,咱们还是以人为本来辩证下这个主题)
众多的体制,众多的所谓官方单位,又有几人能明白这些部门的职能?所以,如果要对各个BIM证书体制做区别,应该从两方面来辩证:【发证单位的性质和职能】以及【教学体系和质量】。小编大致梳理了一下市场上最常见的几家培训考证机构如下:
A:中国图学学会和人社部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发证
1、发证单位性质和职能:
《中国图学学会》为行业协会性质,证书在该学会官网查询
《人社部教育培训中心》为人社部的直属部门,其职能只有培训职能,官网职能所示如下,所以颁发的是“培训证书”,证书在人社部的教育培训网查询。
2、教学:暂无完整体系教材,多为各培训机构自行组织,针对软件操作学习。
3、级别设置:以BIM技术划分为BIM技能一级、二级、三级。
B:中国建设教育发证
1、发证单位性质和职能: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为住建部下属协会,但是仅仅为协会自发组织发证,蹭住建部的名头而已,证书在协会网站查询
2、教学:没有完整体系教材,多为各培训机构自行组织学习。
3、级别设置:一级、二级、三级。目前网上很少看到官方统一组织的考试消息。
1、发证单位性质和职能:BIM属于信息化技术,国家主管信息化部委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和工信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为一个单位,2017年工信部部门整合,工信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并,网站进行整合。通过考试,获得该部门颁发的国家级BIM证书,证书在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官网查询。其职能见下图:
2016年第一版教材:
D. ICM国际BIM资质认证
ICM国际建设管理学会,是全球广为推崇的权威机构,在涉及全面规划、开发、涉及、建造、运营以及项目咨询等建设全过程,以入会的形式拥有全球认可的专业资格。BIM工程师和BIM项目管理总监认证是ICM在全球推广的两个证书体系,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应职业必备证书。截止2012年底,ICM全球认证人数已超过10万人。2010年开始进入中国,目前中国认证人数已超过3000人。
1、入会途径: 目前在中国国内成为会员的两种途径:申请人必须拥有相关学位,并且具有至少5年建设行业管理工作经验;或是相关专业学会会员资质,并且具有至少10年建设行业工作经验。① 资深专业人士途径:分别符合以上条件的申请者需完成职业能力评估(APC)② 衔接路径:是专为中国建设领域专业人士提供的入会路径,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个途径来获得ICM会员资质并加强在国际上的专业认可度。
2、级别设置:证书分为BIM工程师、BIM技术经理、BIM项目管理总监三个级别,
温馨提示:目前该证已暂停中国区申请ICM证书,重新申请日期待定。
根据统计局数据,全国既有建筑面积达600亿平方米,其中城市的既有面积约为360亿平方米,按照每平米每年产生5元的运维费用,则BIM运维市场的规模在1800亿元。2020年BIM产业的市场规模在2250-2600亿元左右,BIM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当然我们不能说所有培训机构都是骗人的,更不能盖棺定论说BIM不是好东西,不应该学,或者说BIM证书不好。只不过我们需要冷静下来,去掉这些机构的噱头,冷静的思考,核心需求是什么?我相信更多的人应该选择“掌握相应的技能,具备相应的能力”。因为无论我们去求职还是晋升,考核我们的条件首先是能力及业绩,然后才是证书。只有这样,证书才能体现它的含金量,而不是培训机构所吹嘘的含金量,那么,什么样的证书有含金量,其实很容易去判断。小编君观点有三:
其一:看有没有配套成体系的教材;
其二:是否具备完善且合理的考核体系;
其三:是否有官方的报名平台,是否支持考生自主报名。
面对这个问题,小编君大概梳理了一下区别,证书不管是哪种体制,都只是一个凭证,就是一张纸而已,熟知并掌握BIM的技术及BIM应用才是王道。只拿证书,哪怕获得的是国家部委的国家级证书,项目上、团队中不会应用BIM技术,也恐怕只是一个“空心砖”。(当然,很多单位只是为了拿项目为主。哪怕自己没有BIM团队,利用BIM证书加分拿下项目也可以外包,这种情况小编不做评论。毕竟各有所需,咱们还是以人为本来辩证下这个主题)
众多的体制,众多的所谓官方单位,又有几人能明白这些部门的职能?所以,如果要对各个BIM证书体制做区别,应该从两方面来辩证:【发证单位的性质和职能】以及【教学体系和质量】。小编大致梳理了一下市场上最常见的几家培训考证机构如下:
A:中国图学学会和人社部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发证
1、发证单位性质和职能:
《中国图学学会》为行业协会性质,证书在该学会官网查询
《人社部教育培训中心》为人社部的直属部门,其职能只有培训职能,官网职能所示如下,所以颁发的是“培训证书”,证书在人社部的教育培训网查询。
2、教学:暂无完整体系教材,多为各培训机构自行组织,针对软件操作学习。
3、级别设置:以BIM技术划分为BIM技能一级、二级、三级。
B:中国建设教育发证
1、发证单位性质和职能: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为住建部下属协会,但是仅仅为协会自发组织发证,蹭住建部的名头而已,证书在协会网站查询
2、教学:没有完整体系教材,多为各培训机构自行组织学习。
3、级别设置:一级、二级、三级。目前网上很少看到官方统一组织的考试消息。
1、发证单位性质和职能:BIM属于信息化技术,国家主管信息化部委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和工信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为一个单位,2017年工信部部门整合,工信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并,网站进行整合。通过考试,获得该部门颁发的国家级BIM证书,证书在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官网查询。其职能见下图:
2016年第一版教材:
D. ICM国际BIM资质认证
ICM国际建设管理学会,是全球广为推崇的权威机构,在涉及全面规划、开发、涉及、建造、运营以及项目咨询等建设全过程,以入会的形式拥有全球认可的专业资格。BIM工程师和BIM项目管理总监认证是ICM在全球推广的两个证书体系,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应职业必备证书。截止2012年底,ICM全球认证人数已超过10万人。2010年开始进入中国,目前中国认证人数已超过3000人。
1、入会途径: 目前在中国国内成为会员的两种途径:申请人必须拥有相关学位,并且具有至少5年建设行业管理工作经验;或是相关专业学会会员资质,并且具有至少10年建设行业工作经验。① 资深专业人士途径:分别符合以上条件的申请者需完成职业能力评估(APC)② 衔接路径:是专为中国建设领域专业人士提供的入会路径,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个途径来获得ICM会员资质并加强在国际上的专业认可度。
2、级别设置:证书分为BIM工程师、BIM技术经理、BIM项目管理总监三个级别,
温馨提示:目前该证已暂停中国区申请ICM证书,重新申请日期待定。
根据统计局数据,全国既有建筑面积达600亿平方米,其中城市的既有面积约为360亿平方米,按照每平米每年产生5元的运维费用,则BIM运维市场的规模在1800亿元。2020年BIM产业的市场规模在2250-2600亿元左右,BIM市场发展空间广阔。